通辽日报记者 李晨昊配资平台最新消息一览表
近年来,内蒙古通辽职业学院对标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要求,以打造“六个好”校园为目标,吹响文明校园创建冲锋号,继2020年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校园后,2025年又成功跻身全国文明校园之列,树立起新时代学院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又一座里程碑。
多年来,通辽职业学院始终以高标准党建推动高水平院校建设,将严格落实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,精心培育高质量党建思政品牌,加快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。学院实施“一系一品牌 一支部一特色”活动,打造“桃李蹊”“弘医筑梦”等11个党建特色品牌,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。同时,不断深化“北疆教育心向党”工作内涵,开展“做石榴籽铸中华魂”教育活动。持续开展国旗下演讲、缅怀革命先烈等爱国主义主题教育,邀请10余位道德模范、时代楷模、大国工匠进校园开展“感党恩”教育。晨读、晨练、每晚看新闻联播等持续坚持的好做法、好习惯深受家长学生好评,文明行为在校园蔚然成风。
与此同时,学院高度重视文明校园创建工作,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及时组建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,严格对标测评体系,系统推进各项建设任务,培育了“1234”党建模式,着力打造1个“匠心向党”党建工作品牌,建设校内校外2个党员教育培训基地,抓好党组织书记、专职副书记和党务干部3支队伍,推进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、助力地方建设、助力学院事业进步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“4个助力”。对标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,建立“1+5”制度体系,“以人为本、权责一致、多方共治、管理科学”的新型学校治理框架已然形成。
教师队伍是文明校园创建的关键。一直以来,学院通过引育并举、校企协同等途径壮大优质师资力量,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,全力做好教师队伍建设。近5年来,先后引进招录硕士研究生112人,博士研究生10人。目前,学院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43%,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。同时,实施“校企互聘兼职”计划,先后聘请100名企业技术专家、能工巧匠组建了兼职教师师资库。通过开展教育培训、选树师德典型、承诺践诺等方式,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、以德立学、以德施教,开展学院“十佳师德标兵、十佳教学标兵”“两优一先”评选,强化示范引领,涌现出一批以教育系统最美后勤人耿洪波、自治区最美教师邱福翠、自治区最美辅导员于丽娜为代表的教师典型。
近年来,学院始终坚持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,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和职业文化,创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,传承中华传统文化。持续打造高雅艺术进校园、“中华优秀经典诗文诵读书写活动”品牌,建强书法和围棋工作室。举办安代舞大赛、国画交流展、西辽河文化节等活动,全面展示学院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。同时,注重融入地域文化特色,发挥科尔沁版画工作室、科尔沁民歌协会、乌兰牧骑、中蒙药标本馆作用,擦亮中国安代艺术之乡等国字号品牌。将非遗传承与文创产品开发融合,推出哈民陶猪、药皂、香囊等文创产品40余种,深受市场欢迎。为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学院积极开展企业导师、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,传递行业精神,并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开展“守望相助·同心筑梦”青少年南北交流活动,多措并举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。
为提升办学条件与教学环境,学院一手抓硬件设施改善,一手强环境育人功能,扎实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。顺利完成“两湖一园”等一批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工程,建设“桃李春风、燕语莺啼、叶染金秋、玉树银花”四季景观,“妙手仁心、神工意匠、桃李芬芳”等十大亮点区块,形成了以人工湖、游园为点,道路绿化为线,区块绿化为面,点、线、面相结合的校园绿地全覆盖系统,校区内苍松翠柏,景色优美,环境怡人,林、山、湖、水相得益彰。
学院以聚焦弘扬主旋律、传播好声音为导向,全面加强阵地建设管理。充分挖掘校史馆、党建宣教室、家风馆育人功能,打造育人“第二课堂”。严格实行“一会一报”制,规范化管理育人阵地。围绕全方位建设“模范自治区”,与市委统战部共建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中心”,打造“石榴籽”美育工作室和育人教室。与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分行共建诚信文化教育基地,与市检察院共建法治校园,与新华书店共建书香校园,与辖区公安部门共建平安校园。
文明校园建设永远都是进行时。通辽职业学院将继续对标“新双高”建设标准配资平台最新消息一览表,继续深耕校园文明建设,持续吹响“文明校园”建设冲锋号,全面打造职业教育新风尚。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